Search


「這不是一趟旅行,而是人生的旅程:西藏。」

一開始,人們總習慣於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「這不是一趟旅行,而是人生的旅程:西藏。」

一開始,人們總習慣於所謂的「觀光」。觀其景色風光,用手上的相機紀錄這世界上奇妙美麗的景致人文,總擔心害怕好不容易擠出空來的難得時間不夠充實,行程越滿越好,五天三地八天四國,用眼睛與相片紀錄旅行,滿足對於世界的好奇,這是年輕的心。經歷多了,年紀長了,開始瞭解另外一種方式,稱為「旅行」;懂得放慢腳步徐徐而行,更知道享受當下體會與感受,勝過於鏡頭捕捉時卻錯過的瞬間。在某個時刻,旅行中完全靜止不動的時空,卻無限延伸進入你的生命過程裡,占有一席之地,甚至從此改變未來的設定,成為人生「旅程」中的不可分割之一幕。

幾年前,我們和一群旅伴從成都當作西藏觀光的起點,經歷川藏公路北線的艱苦旅行,終究成為生命旅程中的難忘回憶。穿越南北向的橫斷山脈,途經康定、甘孜、白玉、林芝、石渠、玉樹、類烏齊、八一、然烏等藏區小村小鎮,由東向西痛苦並快樂地前行著,目標拉薩。記憶中似乎有些印象的地理知識開始浮上腦袋:怒山、雲嶺、高黎貢山及大雪山、金沙江、瀾滄江、雅魯藏布江等,垂直近三千米的落差與平均近四千米的高度,讓你有數不盡拍不完的自然美景,同時侵襲上身的是名不虛傳的高原反應,人生第一次感覺到身體失去自我的控制,不斷地失眠頭痛,似乎隨時都將離開這世界。

作家曹鳳英在著作「西藏行知書」中寫到:『眼睛上天堂,身體下地獄;靈魂回故鄉,這就是西藏。』 或許,經歷過地獄的歷練,才能從天堂返回,找到生命的故鄉吧。

踏入拉薩,布達拉宮如聖地般地雄偉佇立山頭上,每一步每一處都是千百年來的故事積累。大昭寺前不遠千里而來磕頭的信徒佈滿廣場,衣衫襤褸卻掩不住眼中散發的光、八墎街兩側販售紀念品的小販難脫世俗,與背後古老建築雜亂電線形成強烈對比、穿越在地菜市場通往小昭寺周邊,一幕幕才是常民生活樣貌的呈現、午後色拉寺的辨經雖然語言無法聽懂,但從手勢的大動作上依舊可以感受互動的激烈。皇家花園羅布林卡、珠峰下的絨布寺、西藏首寺桑耶寺、被喻為最美湖泊的羊卓雍措、海拔最高的那木措、石壁上佈滿 千佛的藥王山,都是不可錯過的重要景點。
我特別喜歡在市中心山頭上遊客稀少的帕邦卡寺,建築在巨大岩塊上的小小寺院。昏暗的洞穴中陽光直射菩薩臉龐,只有在地的信徒供上盞盞酥油,僧侶與孩子們真誠的笑容迎人,是觀光化後難得的場景。寺院後方山坡上有一平坦之地,是藏人天葬的神聖場域。空氣中瀰漫著獨特的氣息,地上巨大的石錘便是執行的工具。在這兒聽著關於過程的細節,他們用最簡單的方式處理身後之事,如此的赤裸坦白,家人就站立一旁參與,將生命最後殘留的貢獻給空行母幻化的禿鷹,回歸天地。似乎逼迫著你放棄過去的執著,無論是存在著還是離開,懂得放下,才發現過去偏執的可笑可憐,瞭解生命的真實。

在旅程中所有遇見的人事物,都像是徵兆一樣的提醒著你。在林芝遇見的那幾個年輕人,年紀均不過三十。從甘肅一行數千公里前往拉薩徒步朝聖, 五體投地的匍匐貼近地表,雙手往前伸直劃記為號,起身再往前行伏地,週而復始一次又一次的前近著,需要耗費數年的光陰。然烏湖畔的瓦村像是百年前的台灣村莊,土塊堆積的房舍沒有現代設備也無電力,清晨炊煙裊裊地從煙囪升起,我們與孩子們開心的互動玩樂,在此物質極低的環境下,她們有著我們遺忘消失很久的純真與快樂。

走過這最靠近天堂的地方,開始思考生活的本質是甚麼?有些事情,或許比旅行更重要。也許我們過度執著於生活中的某些事情,而忽略了某些更重要的事情。甚麼是真實的快樂?怎樣稱為富有?甚麼叫做進步?進步能成為永續? 值得仔細想想,工作與生活間的簡單邏輯問題。

終於,你會發現快樂其實不那麼困難,要慾望最低,那麼便垂手可得。當一無所有,多的變成為收穫。當身處逆境,順遂一些都值得感激。而改變的方式可以從旅行開始,不從機場出發,從你的心裡啟程。為愛的人,也值得好好愛自己。思考需要的,而不是想要的。追求真實的喜悅,而不是一瞬的驚喜。

感謝老天給予的這趟旅行,讓我清楚知道生命的方向何去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現任風尚旅行與蚯蚓文化總經理。 以風尚旅行作為媒介,從海外客製化到島內小旅行設計,讓消費者透過體驗對地方價值產生興趣與認同。近年與LEXUS攜手合作「覓境食旅」,協助演繹品牌精神與行銷企劃。成立蚯蚓文化延伸經驗值,催生「紅椅頭觀光俱樂部」成功對日行銷台南,獲日本GoodDesign獎。以「屏東Ya」參與台灣設計展,善用科技結合地方趣味引爆人潮。2020年承辦台南另類跨年活動,以「府城搬戲」串連地方演出,打造史上最具在地味的跨年活動。持續以文化策劃內容,活化城市與地方能量,帶領跨領域之資源整合與與創新。
游智維從旅行的傳道授業解惑交流室
View all posts